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阜新:栽下葡萄苗 结出希望果

5月24日,烈日下的阜新市,旱情灼人。然而,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车新村,却有另一番景象,一排排冷棚葡萄,绿意盎然、果实饱满。

当日,驻村已近两年的车新村第一书记刘立涛一边察看冷棚葡萄,一边向记者介绍扶贫情况,“村里目前种植了133公顷冷棚葡萄,占全村耕地近1/3,每公顷的纯收入有30多万元。”

栽下葡萄苗,结出希望果。有了冷棚葡萄,车新村不再“靠天吃饭”,走上了产业致富路。

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,车新村将冷棚葡萄作为主导产业来抓。去年底,全村最后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、9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车新村实现脱贫“摘帽”。

“我们的冷棚葡萄采取市场化运作、企业化经营、合作化发展和自发式参与的模式。”刘立涛说,2014年春,为解决冷棚葡萄建设资金不足难题,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创办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,发动贫困户参与项目实施,引进企业帮助垫付冷棚建设资金,政府提供建棚补助,最后由农户用所得收益逐年偿还垫付资金。车新村引进企业先后两次垫资300余万元,帮贫困户建设冷棚葡萄38.7公顷。

同时,为车新村垫付资金的企业,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高标准冷棚葡萄产业园,在生产和管理上为村里的冷棚葡萄栽培作出示范。再后来,全村近20家农户在没有企业垫资的情况下,自发参与冷棚葡萄项目,实现了由动员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。

2015年下半年,车新村又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、经营收益按股分红。协调争取各类资金200多万元,由村里的果树种植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6.7公顷,建设冷棚葡萄精准脱贫示范基地,经营收益由村集体和贫困户按股分红,贫困户长期收益,稳定脱贫。

冷棚葡萄温暖村民致富心。“现在,全村冷棚葡萄产业季节性用工在300人以上,村里的劳动力根本不够用,还吸纳了附近十多个村的劳动力。”刘立涛表示,要实现脱贫摘帽取得的可持续发展,最终要靠自力更生,因此,村里不仅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,还要走出一条产业脱贫、旅游兴业的致富路。

(记者 孔爱群)